心路旅程
2021年6月底,正准备再一次因脑梗死而住院的我爸正在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一些丧气话,这种丧气话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是这次有点不一样,哪不一样呢?环境背景不一样——我妈不在家,所以这次他说了一句对我来说有点晴天霹雳的话——你有可能要去养老院独自生活了。
这对我来说简直如五雷轰顶一般,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独立的经验,也从来没跟别人谈论过自己的生活,虽然我在网上是很喜欢聊天,但是用的都是工作上的语言,基本不涉及私生活的,所以有那么一瞬间我懵了。
然后我感到了一种兴奋感——现在这种生活总算要来点改变了。一段时间后我又感到了一份恐惧感,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谈论自己。数天后,我决定写一篇自传文章,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写完,写完之后感觉心里面清净不少。
一转眼过了一年,到了2022年的7月下旬,在我的反复要求之下,我的房间终于装了一条吊绳,以便给我练习h型坐立,练习进行的很顺利,仅仅一个月后我就可以独自坐住了。这个练习一直到今天我都还在练,而且吊绳的作用也多了一个——可以让我爸轻松省力的扶我坐起来。
受此事影响,我开始有点飘飘然了。就在这事过去两个月后,也就是当年的10月份左右,我想要搞个架子来练习站立,可惜事情进行的非常不顺利,断断续续的搞了快两年,最终在2024年8月15号无疾而终彻底破产。从中我得到了一个教训——想在这个家里面搞什么专门的锻炼器材和计划是不可能的事。
所幸的是与此同期进行的另一件事倒是开花结果了,这件事就是读书。同样是在2022年的10月份,也还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我爸给我买了一个电子书阅读器——相当于一个定制版的ipad平板。从此我的读书之路就进入了一个快车道。
我平时主要读的是纪实类书籍,像是人文社科和心理学,最多再看一点散文集。小说我是基本不看的,倒不是不喜欢看,而是我的身体已经不太能承受情绪的跌宕起伏了。
随着阅读量的增长,我逐渐发现我的残疾症状(肢体僵硬和失控)似乎不是脑瘫造成的(起码他不是唯一因素),反而更像是小儿多动症造成的,而且是由焦虑引起的多动症。
何以见得呢?看看他们的主要症状就知道了。脑瘫的主要症状是动作编码错误或缺失,比方说我想往前伸手,但是实际上就是做不到,他可以往左往右往后伸手,就是不能往前伸手。而由焦虑引发的小儿多动症的主要症状则是:整天上窜下跳,无论在哪都是如此,但只要方法得当他们还是能够安静的坐下来的。
尽管我有了这种认识,但是此时的我还不知道我在焦虑什么,直到我开始做了自我分析之后才看到了些许端倪,并且在2025年6月16号的医院之行中得到了验证,我的确患有焦虑症。
2024年的6月和10月,我先后看了两本书,从中获得了一把锁和一把钥匙。由此打开了自我分析之门,并在里面走了半年时间。这半年里我得出了无数个结论,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就一条,那就是我的家庭模式。
我的家庭模式的核心定义很简单,就三个元素外加一句话:我是大坏人,我的父母是小坏人,除此之外都是好人。等级越高的坏人就越是不能去麻烦好人,反之却必须言听计从,否则就会天打雷劈。
我之所以我和我的父母归类为坏人,是因为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把其余两人当成累赘。
除了家庭模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那就是我的身心关系问题,我越是想要关注和控制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就反抗的越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