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想岛

Posted on By 李继龙

2024-02-11 《注意力危机》段落评论

由此看来这或许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吧,仔细想想就能够梳理出一个逻辑链条来。首先经济发展靠的是生产力提升,生产力的简要定义是“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出的产品的数量”,所以提升生产力无非也就两个方面,即单位时间和产品数量,从而使得我们有了各种指标,这些指标都是只能变高不能变低(时间除外),于是在生产过程中就很难容忍错误了,然后人们在生产时的压力就变大了,久而久之,这种要求就会反噬到生产者自己身上,然后我们就变得越来越小心谨慎了。

2024-02-16 《注意力危机》书评

这本书把“上瘾、分心、压力”等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研究,很是新颖。整本书写的非常通俗易懂和扣人心弦,尤其是倒数第二章《儿童身心的禁锢》尤为如此。这本书关于现代互联网平台的叙述占了很大篇幅,其中提到的大部分现象和概念对我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依然还是有一些话题带给我了点思考,下面就来简要的说一下吧。

首先是为什么那些些令人上瘾的平台存在着一些会让你愤怒的内容, 不管是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还是微博、知乎他们都存在着这样的内容,无非多少而已,以前我很奇怪这些内容为什么会存在,而且好像还很火的样子,按我的理解这种内容即便存在也不应该那么火,因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而且我们的内容平台还是有国家管控的呢,书里给的解释是“这是我们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因为我们人类对于这种东西或者说情绪,会关注更长时间,这在婴儿上面尤为明显,他的眼睛会像是被定住一般,只能通过外力才能化解。而这就是那些内容平台所希望的,这和他们当前的商业模式是有关的,他们需要广告商来提供资金,书里认为这算是一条根本原因。

书里同时举了个反方代表,并且抛出了个概念,叫做“冷酷的乐观主义”。反方代表认为这就是个人问题,你不应该去怪那些平台,你应该做的是卸载APP。而冷酷的乐观主义说的就是义正词严的指出大家都知道却又无法做到或无法持续的事情的人,并且还一口咬定说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了。

这本书还探讨了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也颠覆了我对美国的一些想象,那就是“社会对于孩子的信任问题”,由于我之前读过袁振国的《教育新理念》,所以我就先入为主的认为美国社会对于孩子的态度一定很开放,毕竟如果不开放哪来的创造力呢,可这本书的叙述通篇看完之后我有点震惊了,因为和我们真的太像了,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并由此导致了一种疾病的流行——儿童多动症,以及对应的阿片类药物滥用,据这本书的考证,似乎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初见端倪了。

其实这种事情在老年人那边也有,有一本书叫做《最好的告别》就是说这个事的,大体来说就是现在大部分的养老院实质上不是为老年人服务的,而是为年轻人服务的,这导致他不是类似于宾馆的存在,而更像是医院。原因也是商业模式问题,消费者是年轻人,享用方却是老年人。

2024-02-19 食物酸碱度

最近在看一本医学科普书《真原医》,当我看到“食物本身的酸碱度并不等于进入人体消化道之后的酸碱度”的时候突发感慨,难道我们的直观感受就这么不可靠吗,就连吃个柠檬到肚子里之后都成碱性食物了,有点细思极恐,因为如果连这种事情都要搞个模拟环境来做实验和统计才能得到真正的结果,那么我们人类到底算个神马东西,就凭着那些个测量机器来定义一些概念,还得奉为真理。要知道能做实验的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是没办法直接验证结论到底正确与否的,所以这就是个问题——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怎么知道这些概念和结论的正确性呢,难道就只能听取外部给的定义吗。

2024-02-20 冥想的实际目的

突然想通冥想的实际目的,或者说初级目标,就是练习主动思维聚焦和放焦。 一直以来我都搞不懂这冥想是干嘛的,不知道为啥那么火,由于听说这玩意儿只需要静坐即可,于是我上网找了个21天的专业教程,看了一节之后没啥感觉,找时间实践了下依然没啥感觉,所以我也就有了疑问,这玩意儿真有实际功效吗,今天呢就是灵光乍现想通了

2024-02-21

最近不知怎么的突然对我爸经常看的一个讲经济的主播非常不爽,这个主播我爸已经看了几年了,明明这个主播说的话题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受众也明显不是我,可我就是非常不爽,不知为啥。这对我来说不是个好事,因为这说明我太敏感了,对这种跟我没什么关系的负面的话语,我都能感觉到不爽,这是往坏了说的,往好了说的话这说明我的心还没死透,还有点接收能力,不像我爸那样,我爸那是一点希望都看不到。

这个主播自称是住在外国的,平日里聊到国内就说些什么房市完蛋了,股市完蛋了,就业完蛋了之类的,聊到国外呢就是什么医疗免费啊,房市自由啊,就业稳定啊,反正就是各种崇洋媚外。除此之外还卖货,卖进口保健品,我爸偶尔也会买一些,在我看来这些就是智商税,仔细想想就很好笑,一边让那些观众们不要投资,投资必亏,一边却又在卖着高溢价的进口保健品,还各种吆喝高标准啊监管严啊之类的。

换做是我我是不会买的,就是要买也要买国产货,因为进口货和国产货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区别——语言不通,而语言不通会导致信息差,本来这种保健品的功效就已经存疑了,已经算是一个信息差了,我又何必再附加一个信息差呢,在我看来这简直可以当成富贵税了,专坑有钱人的钱,还是个脑子不太好使的有钱人,因为真有需求的人一般是不会到直播间去买保健品的。

由此我产生了点好奇心,然后我点进了这个主播的主页,他有两百万粉丝,有点奇怪的是他的地址显示是在国内的。我记得前段时间好像有两件事跟这个有关,一个是ip地址的公开,一个是主播信息的公开,不知道他这个地址属于哪个,如果是前者的话那很大概率是个假洋鬼子。

回过头来再说说经济吧,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房市的衰落是必然的,这和我们国家的政策有关,金融服务于实体,所以肯定是会有极限的。那个主播的弹幕里经常有人说我有3套房5套房现在要怎么办之类的话,对此我想说的是活该,可笑的是这个主播把不能卖房当成一个重大危机来讲,讲的煞有介事的,说什么“房地产到底了,你还在还房贷”,这危机感真是拉满了

2024-02-29 补充

今天我以比较冷静的心态旁听了下直播(我爸外放的手机直播),总算是能够稍微分析下为什么我会愤怒了,听了一会儿我就发现问题了,这个主播的说话方式很是负面,负面到什么程度呢,就连表示肯定都是用的否定负面语句的方式来表达的,具体是什么话呢?,”没毛病“,除了这三个字之外目前我几乎没听到有别的表达肯定的句子。至于负面话语那简直就是多如牛毛了,”炒股能赚钱是假的,房市两三年内稳住假的“、”脑子有坑、有病、不好使“、”啥子太多骗子不够用、那人是傻子吧“。总之负面话语占了八成左右的比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喷子了。

回过头来看一下整体的直播,我发现是真的很别扭,一边说着人家是笨蛋是傻子是脑子有坑,另一边呢又在卖着保健品,隔个三五分钟还要求什么点赞关注之类的,就这样还能有两百万粉丝,真挺不可思议的,不过仔细想想似乎也没那么难理解,毕竟直播带货就是这样的,你得先关注他才能买东西,三四年前的时候还有什么粉丝团福利,就是买东西攒积分换礼品,我爸那边就搞了不少东西。所以这个数据水分肯定也很大。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原因了,或者说是原因之一吧。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的问题了,我这个人的情绪太不稳定了,随便什么事都能有所起伏的,而且我还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和释放情绪,因为根本就没人教,我的父母教给我的只有压抑和发泄。

此外,通过这个事情我算是知道了,直播这行当是真不容易做,我爸之前还看个旅游主播,天天带你逛上海,但是那个体验是真不咋地,他说话的信息量太多太散了,先是每隔三五分钟求一波点赞和关注,然后是感谢某某观众送的大火箭荧光棒,再来呢还得看弹幕回答问题,再之后呢还得不定时重复现在在哪,有时是观众问的有时是主动说的,最后才是这个景点的故事。总之根本就无法集中注意力,我以后如果要干活找工作的话,我绝不干这种事,苦了自己也苦了观众,很明显的双输局面。

2024-03-02 (《家庭舞蹈系列(共9册)》作者:李维榕)书评

这套书可以说仿佛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中的我,在那里,我能坐能走能跑、能吃能喝能睡,然而我的父母却一点没变,还是那么的死气沉沉,那么的固执,互相说话都带火药味儿的,按我以前的想法就是高低得整个离家出走,甚至是从家里拿上一万块钱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混他几个月玩玩,实在不行再返回。可这套书却告诉我:未必。真要去到那个情境,更有可能发生的不是出去鬼混,不是向外,而是会向内,当我爸妈的人肉缓冲带,并且很有可能是乐此不疲的参与其中,从而导致学业事业双双荒废。

这套书是本工作手记,记录了工作中碰到的各种事情、困难等等,我觉得他可以算是婚姻界的《沉思录》了,特别推荐大家看看,无论你是否有孩子。书中主要讨论的是夫妻矛盾是怎么阴差阳错的影响到孩子的,并使之成为社会眼中的问题儿童的。你将会看到孩子的接收能力是多么的强大,以及输出(表达)能力的极端的落后和精明,以至于无意识发展出了用冲突(父母对于孩子)来对抗冲突(夫妻之间)的方法。

此外,这套书里有个观点我觉得很有趣,在此分享下,这个观点是“我们人类几乎是唯一的能把性行为当成一种娱乐活动的物种”。

虽然这套书看起来非常好,但美中不足的是有点套路化了,但仔细想想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真实的生活就是如此——相同里带点不同。幸好书里还收录了不少闲篇,这才有了个发泄口,能够释放一些腻烦的情绪。

2024-03-12 论负面情绪

又是个不愉快的一天,但真要说起来,似乎又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到了晚上,我还是莫名有点恐惧,明明今天也没出啥事啊,也就是平时的生活活动被打断了一下罢了,顺便还出了点小意外,我躺在床上,开始想着“我到底怎么了”——感谢老天爷给了一个温暖的天气,让我可以不用考虑腿部的姿势问题——,没多久,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看的一本书里给各个情绪下的定义——书名叫《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我个人感觉是个写的不咋地的大杂烩书——,那里面给恐惧的定义是“保护自己”,怎么保护呢——逃跑,然后我就从“逃跑”这个词开始思考了。

首先,什么情况下才需要逃跑呢,很简单,遇到不能抗衡的急性的威胁的时候,比方说有个老虎在后面追你。那么如果这个威胁能够抗衡呢,比方说两个人之间的肢体冲突,这时候你肯定是能打就打,“打”就是“进攻”,而愤怒的特征就是进攻。进攻和逃跑都有了,再来假设一下,如果这个威胁(或结果)你逃不了也攻不了呢,那你就只能是接受,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这基本就是忧伤了

想通了这个之后,我总算是知道为什么我的释放情绪的方法只有一个哭泣的原因了——哭个两滴眼泪就能让我舒服不少,原因就是我的生活中有诸多的不便,这些不便中的一部分在别人看来很普通,甚至都不算一件事,于是就有了冲突,进而导致了愤怒,而这种愤怒是没法释放或发泄的,因为没人愿意接这个皮球——事情太小了。再来我又是个不怎么会说话的人,也很怕被问话,所以一般都是不怎么哭的,就算要哭也得找机会——没人的时候,然而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往往是有空的时候我又激发不了情绪了,也就哭不出来了。所以这个情绪就只能转化为恐惧了,恐惧除了能让人逃跑之外还能使身体僵直,而这也是我所不能接受的。看起来是时候找几本情绪工具书看看了。

2024-03-14

今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吃了早饭,玩了电脑,然后又跟往常一样的玩累了躺着休息,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我就睡着了,还做了梦,我梦见我在亲戚家吃饭,一群人嘻嘻哈哈的很高兴,然而我却不记得有没有人说话,以及在为什么高兴,没过多久我就被人抱走了,随后我就醒了,一看时间,也就过了五分钟左右。之后我尝试回忆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点细节或者线索,毫无意外的没有找到,就这么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有个想法,如果我能把这些片段给编排完整了那会怎么样呢,但是很可惜,我现在是没那个精力去编什么故事了,希望以后能有精力来搞吧。

话说回来,既然写都写了,就把他写完整点吧。刚刚说的那个梦境其实是我现实中的写照,回回去吃饭,回回都高兴,回回都没什么人跟我说话,最多就是进门的时候说些“我来的不容易(指需要人抱)”之类的话,就当是问候了,然后就各忙各的去了,做饭的做饭,聊天的聊天,实在没事干的就上外面打篮球去。不可否认的是,这里其实也有我自己的问题,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现在说这些早已经没用了,我那些亲戚现在都年事已高,做不动饭了,改去餐馆吃了,于是我就没法去串门蹭饭了,我记得已经3、4年了吧,唉,真是有够黯然神伤的啊。

2024-03-18 论标准

前两天我爸从一个主播那边买了一份香肠,回来跟我说了这事,还顺便问了一下“昨天315的事你知不知道啊”,我说“知道啊,不就是什么香肠的事吗”,然后我还说“这种事是无所谓的,因为我们也吃不出来,管那么多干嘛呢”,他却不干了,说“能吃好的当然要吃好一点的了”,然后就各种吹嘘他买的肉肠,什么两块钱一根啊、主播人不错啊值得相信啊,我听了后不置可否,心里却在想“人家跟你非亲非故的,凭什么去信他呢,就凭一个粉丝的标签吗”,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理性思考罢了,如果把他换成我,我估计也会上钩,因为我是个很容易冲动的人。

其实这个315呢我根本就没看,包括新闻也是瞟了一眼标题就算数了,除了宝马那个事的后续,居然还在说“我们这车没有质量问题,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服务你个鬼啊,到时候传动轴断了、车毁人亡了,你们怕是连纸钱都不带烧的吧。

回过头来接着说这个食品安全问题,这次事情给我的感觉是什么呢,我的感觉就是在故意制造焦虑,以便拉升一波经济,原因呢我前段日子已经说了,所谓的标准所谓的安全,他们都是人定的,换句话说就是他们都是相对的,所以这个东西我认为不必较真,只要这个东西能上市场、上餐桌,吃了以后没有什么恶劣反应,这就行了,要知道我们的人体是个复杂系统,复杂系统是不太可能因为单一因素而导致崩溃的,所以该吃吃该喝喝,管他洪水滔天呢,相信自己的感觉就对了

不过请注意,我并不是在反对标准,事实上标准这玩意儿就和钱差不多,“标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标准是万万不能的”。此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你接受了一个标准之后,就必须按照他的规则去使用,这一点在食品方面是不明显的,但是在药品方面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是西药,那就只需要看看说明书就行了,什么适用人群啊禁忌啊注意事项啊基本都有,扫一遍就行了。但如果是中成药,那么我建议还是去买本书看看,这是成本最低的方法了,比如《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因为中医讲的是调理,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不是一张小纸片能解释的清楚的。

2024-03-20 《一念之转》 初体验

这两天再看一本书,名字叫《一念之转》,这本书自诩是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自省方法,他的方法说起来非常简单,先做一份指责他人的问卷,然后对这份问卷使用特殊的分析方法进行逐句分析就行了。

然而在前天下午,我拿我妈当材料跟着做了一遍之后还是啥感觉都没有,就像是一潭死水一样毫无波澜,然后我在想是不是找错对象了,毕竟我之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刨析过的。于是我把对象换成了最近提到的那个主播,也不知道为啥,我对他就是释然不了,每次听到那个声音就会很紧张。这次果然有效果了,看起来还是要带点情绪进去才行,下面是我进行思考的逻辑链条

对主播很愤怒,想让他闭嘴 -> 他是在对我说话吗,不是 -> 他说的话完全没道理吗,不是 -> 他骂的那群人那些事和我有关系吗,没有,但我还是想扇他一耳光 -> 路径已死,尝试回想别的想打人的事件。 -> 回想出了三个事情,分别是:我妈的刚愎自用,我爸的无理由反对(指辅助器材选型初期),老天爷的玩笑(去年4月1日我爸闪了腰,导致我的锻炼进度推迟了大半年,期间还顺带把我的腰给带走了) -> 得出结论——没人听我话 -> 再把主格反转一下就变成了——我不听我话。

当我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逐渐感觉到身体正在放松,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原来的那种苦大仇深的感觉好像淡了很多。原本我妈只要在我旁边我就能立即感受到一种紧张感,现在这种感觉算是几乎没有了

然后昨天晚上,由于身体有点不适,所以我又尝试了下寻找逻辑链条,下面是具体路径

我感到恐惧 -> 惧怕身体不受控制 -> 开始思考后果,休息不了,睡不着觉,身体疲惫 -> 思考无果 -> 尝试审视题目 -> 发现问题 -> 我对我自己的身体还需要用到“控制”这个词吗,拿哲学术语来说,“控制”二字只有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才成立和有效,但是我的身体对我来说是客体吗,很明显不是啊,“我的身体”只是“我”这个主体的一部分啊 -> 浓缩概括一下其实就是俩字儿“拒绝”,我在抗拒我的身体 -> 所以解决之道就是我得接受我的身体,毕竟除了我之外还有谁能接受呢。

不出意外的我又出现了一些后劲反应,这次的后劲比之前大多了,我出现了头晕的情况,疑似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恐惧感加重,使我无法入睡,一直折腾到第二天早上5点才睡着。得,这算是放松过头了。

感觉这玩意儿就和《不良人》里的主角“李星云”练的“九幽玄天功”差不多,要有点情绪才能练,练了之后还有点后劲儿,还好我还能抗住,要不然我真得挂了。如果你们要读这本书,建议先去看看杨定一博士写的《静坐》书籍,这本书算是个药引子,虽然有点废话连篇,但好歹能看懂,他的核心观点是——“我们不需要通过“追求”什么来获得平静或快乐,因为他们本来就在那里,等着你我去发现和感受”,用我的话来说,这就好像是手机上面的指南针应用,我们人类就是陀螺仪,平静或快乐就是零度点,我们只是偏移了方向和角度罢了

2024-03-31

今年春节时分,我想着是时候做点改变了,毕竟春天已经近在眼前了,辅助器材也早已到了,断断续续的(因为天气的原因)也练了一些时间,所以如果不做点事情做点改变啥的,似乎有点对不起来之不易的成果和环境,但是当时我的脑子真的很乱,就像有个沙尘暴一样的,实在是干不了事情,于是我就想着怎么把我的脑子给屡顺些,然后就有了这篇随笔集合文章。

写了几篇小作文之后,就来到3月份了,我开始尝试做些事情,没过多久我突然发现我的脑子已经变得很迟钝了,对时间很不敏感,于是在3月10日左右开始编写一个记录软件,以求提升一点效率,然而我却一直进入不了状态,以至于这半个多月来所完成的工作不及正常人两个小时的工作量,就是算上偷懒摸鱼什么的6个小时也足够了。

其实这个问题于我而言算是个老问题了,所以我才会想着要做点改变,现在也有了一些成果,目前最大的成果就是辅助器械终于到我家了,我觉得这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了,第二个呢就是看书,从2022年10月份算起,我目前看了接近500小时,20本书(实际上应该接近40本了,因为套装书是不会分开算的),我看的基本是非虚构类书籍,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书最多,最近看的一本就是《一念之转》,所以就有了前面写的体验报告,也许是因为效果太猛了,再加上我还要分一部分心出去写代码,导致我不是很想继续看下去,反而是去刷B站了,不过还好算是知道方法了,不会像以前那样被情绪任意摆布了。

在昨天,我可以说是非常的……爽吧,虽然也不知为啥,但就是感觉有点喜悦之情,然而我却很不自在,似乎这种爽的感觉马上就要破碎一样,一转眼到了晚上,出了点小挫折(没办法,毕竟身体条件摆在那呢),顿时这种爽的感觉就没了,转变为了恐惧,然后我就进入了一种僵死的状态,身体一直放松不下来,似乎一放掉这口气我就要挂了,直到两个小时后我才想起来要做个分析,慢慢地,我就发现这个挫折似乎是我自找的,我在期待这种事发生,当我意识到的时候,这种恐惧感就莫名的消失了,很神奇。

今天早上醒来之后,我又想到可能我的问题就是“不知为何喜也不知为何忧”吧。到了下午,我在B站刷到个公司团建视频,搞了个100公斤的烤肉派对,看了一会儿我就想到了“就他了”,什么呢?人。我喜的是与人交流,过了一会儿我尝试回想那些充实的时光,发现好像一直都如此,无论是之前当万能工具人(简称客服),还是写代码,都突出一个需求,就是回应的需求,可惜的是我的身体不行了,折腾不动了,而且也不知道现在有哪些社交渠道了,贴吧论坛那些都基本没落了。知乎呢我又没那么高水平水文章和回答。微博呢我认为不算是社交平台而是信息发布平台。微信呢则是和手机强绑定,我不怎么玩手机所以也懒得搞。看来看去也只有qq群了,但我目前还是提不起劲去搞,所以打算过段时间再去看看,也不知道我这身体还能不能担负起一份责任,唉。